再读《活着》 |
|
维C君
L9
• 2020-01-17 • 回复 2 • 只看楼主
• 举报
|
这是你和小C的第12次相遇!
一回老家,浑浑噩噩了好几天,终于得日清闲,想找点读物来品。发现老家书柜已空,排查了好久终于发现了一本我初中时珍藏的《活着》,由此,便写了这番读书笔记。午饭过后,打开连接后巷的西窗,伴着雨后清新的泥土气息,没有了手机和电脑的充斥,再读《活着》只觉一气呵成,酣畅淋漓。
作为一部余华的成熟作品,《活着》已经没有了前期先锋作品文字的晦涩难懂,文笔虽质朴简单却意蕴深重,引人入胜。书中福贵的一生,处处沾着“活着”二字,因为一不留神就会掉入死亡的深渊,而他的亲人,一个又一个,在各种困苦面前,离他而去,最后只剩他和那他头牛“活着”。书的开头部分有句他对老牛说的话:“二喜、有庆不要偷懒,家珍、凤霞耕得好,苦根也行啊。”当时只以为这是激励老牛耕田的话,看到后面这些人物一一出现,又一一死去,回过头再去读这句话,才觉泪目。小说主要概括主角福贵一生,从一个小混混地主少爷到一个普通的佃农,又经历了解放战争,大跃进,三年自然灾害、文革等等,生活充满艰辛与不幸。先是父亲在他赔光家产后死去,接着是母亲死时他不在身边,儿子有庆因为做好事献血结果失血而亡,女儿凤霞生完孩子大出血而死,妻子家珍因为女儿去世也不久去世,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夹死,外孙苦根吃豆子撑死…难,太难了;苦,太苦了。都是心地善良勇敢勤劳的亲人,天灾人祸却一次又一次降临在这个贫困的家庭。书里处处都是苦与难,但我看的更重的却是希望和幸福,比如解放战争结束福贵摆脱重重苦难终于回到家,比如家珍的软骨病突然自己好转了,比如凤霞出嫁时候场面一度风风光光,即使最后都逃不掉悲催的结局,但“活着”总会有那么多的幸福留存,痛苦与期望同时交加在整本书。
神奇的是,书看到最后,只剩福贵一人,读者得心里面却轻松很多,甚至有些释然。大概是因为心里庆幸着,福贵还能遭遇多少比失去亲人还悲痛的苦难呢?虽然没有了家人,只有自己这么赖活着,但老实的说,一切苦难什么都比不上还“活着”。
很喜欢邻居对他和牛的比喻——两个老不死。在经历了太多生死面前,痛苦早已上演成千上万遍,到最后怕不是看清了生活本质,也不是认命,而是孑然一身跟老牛互相作伴的释怀,活着,活着最好。
身处于灰色的市井之地,我身边有太多太多的人儿,可以毫不违和地和福贵匹配了起来。背井离乡,在工地风吹日晒,也许只是为了给家庭一个好一点的条件。他们拼尽全力,也许只是为了活着,看着他们脸上的皱纹,像沟壑一样的刻在他们的脸上。如此对比,你才会发现有自己已经多么幸福了,有着爱自己的家人,有可以吐露心事的朋友,不用为了生计吃饱而劳累,可以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,有着希望和理想。
但对有些人来说,活着便是全部的意义,你甚至都不忍对他说活着会有好事发生,福贵的一生便是如此,看着一个个家人相继离世,希望一个个破灭,他该有多么绝望。但命运,唯一没有打败他的,就是他对活着的欲望。他想要的,也只是平静的生活下去而已。同样,身处这个安乐时代的我们,更应该好好珍惜自己的幸福,然后努力的“活着”,给自己一片精彩的未来。对于生命,只有我们去用心感受,用心去体验,把整个身心贴近它才能感受得到“活着”的温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