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|
【原创】PLC主要构成及扫描工作方式(1.1/30) |
Sunhao_18
L1
• 2022-12-02 • 回复 2 • 最后编辑于2023-01-03 12:52 • 只看楼主
• 举报
|
PLC主要构成及扫描工作方式
一、PLC主要构成:
CPU、存储器、输入/输出接口电路、电源、外设接口(与外部的PC、PLC进行通讯)、输入输出扩展接口
二、PLC输入电路:将PLC外部电源提供的符合PLC输入电路要求的电压信号通过光电耦合电路送至PLC内部电路
S7-200直流输入模块内部电路和外部接线图
上图中只画了一个回路,其中1M是同一组输入点内部电路的公共端;R1和C作为滤波电路,以防止干扰脉冲
上图中按钮SB触电接通时,光耦合器T中的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中的一个亮,右边的光敏三极管饱和导通,当SB断开时发光二极管熄灭,光敏三极管截止,从而出现0和1的高低电平。这样就实现了外围电路与PLC内部电路的连通。信号再经过PLC内部电路传送给CPU。
因为光耦合器中有两个反向并联的发光二极管,所以可以改变外部DC24V电源的极性。也就是PNP和NPN型,PNP流入,NPN流出
S7-200系列PLC的输入端接线与三菱FX系列接线不同,三菱FX不需要外加直流电源,其电源是由系统内部提供。而S7-200系列输入端必须接入直流电源。当然CPU模块一般提供DC24V电源。
三、PLC输出接口电路
1、继电器输出接口电路:响应速度慢、动作频率低,可以驱动交流或者直流负载,在输出量变化不频繁时使用。输出电流一般为2A。传统的线圈通电,常开触点闭合
2、晶体管输出接口电路:响应速度快,动作频率高,只能用于驱动直流负载,适用于输出量变化快的场合,输出电流一般为0.5A,采用光电耦合
3、晶闸管输出接口电路:只能用于驱动交流负载
四、存储器
1、系统存储器:用于存放由PLC生产厂家编写的系统程序,系统程序固化在ROM中,用户不能更改也不能删除,断不断电对其并不产生影响。
2、用户存储器:可分为用户程序存储器(程序区)和功能存储器(数据区)
用户程序存储器:用于存放程序和注释;以前相当于RAM,断电后数据丢失,因此利用超级大电容或者电池来防止掉电程序消失,现如今使用EPPROM,即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,就不再需要大电容啦
功能存储器:即保持性存储器
小型PLC的I/O点数为256
中型为几千个点,大型的为几万个点
五、PLC的扫描及工作处理方式
1、输入采样:集中采样,按顺序从上到下,从左到右,将采样结果放入输入映像寄存区,
2、程序执行:运算结果放入输出映像寄存器
3、输出刷新:运算结果集中输出
利用“双线圈”即可明白PLC扫描原理,只以最后一个线圈的状态为准
由于采用集中采样、集中输出的方式,存在输入/输出滞后的现象,也即输入/输出响应延迟
六、扫描周期的长短由三条决定:(一般扫描时间不超过5-50ms)
1、CPU执行指令的速度
2、指令本身占有的时间
3、指令条数
200smart一个开关量为0.08us,而对于1500来说,一个开关量为30ns。